:::

金獎 / 「嫁」 / 胡海芳

這張海報探討傳統社會中女性於家庭的不平等。在她們的人生中,不論求學、職涯還是婚姻,一切都是為了家庭,分擔家事、養兒育女也大多由女性擔當重任。此張海報命名為「嫁」,內容巧妙結合「家」與女性跪坐擦地的動作,意圖喚起人們對女性權益的注意。

銀獎 / 棉田中的哭聲 / 鍾宜秀

在2021年的新疆木棉花爭議中,揭露了棉花產業背後所隱藏的真相。透過描繪棉花上的人,強調了強迫勞動和人權侵犯,而背後的一雙眼睛則代表著監視和壓迫。提醒人們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,喚起人們對強迫勞動和人權侵犯的注重。

銀獎 / Above the Water, We're All the Same. / 張可臻

身心障礙者的外表特徵往往引人注目,但他們與非身心障礙者一樣,值得與社區共榮共存。社會應該像大海一樣,包容各類族群,也讓獨特的每個人都在同一個水平面上。畫面中失去左腿的人很醒目,但在水面之上兩人並無不同。水的浮力與泳圈象徵著社會的理解與支持——無論是誰,都能在這片自由藍色的汪洋中和彼此乾杯。

銅獎 / 我們只在洗衣時才區分顏色 / 梁凱晴

概念從個人每天的自助洗衣經驗出發,覺察到每次洗衣服前總是需要把深色、彩色與白色的衣服分門別類。然而通過洗衣這一日常活動的比喻,啟發了人們反思社會中仍然存在的種族、文化或身份的分隔和偏見。顏色的區分應該只限於洗衣這樣的日常生活操作,而不應該在人與人之間存在。

銅獎 / Break Down Discrimination / 謝博翔

金牌格外珍貴,因為拳手擊倒的不只是對手,而是打破歧視discrimination的沙包

銅獎 / The right to education / 董烈祥

這張海報以鋼筆象徵教育權的重要性,反轉的氣球則象徵著希望和未來。教育是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起點,賦予孩子們理解平等和非歧視的能力。通過教育,我們希望培養下一代理解、尊重和實踐人權的公民,推動社會的平等與包容。 「教育是打破不平等的力量」直指教育如何成為推動社會進步與和諧的重要因素。教育能夠賦予人們知識和工具,讓他們能夠挑戰現狀,實現個人和社會的轉變,創造更加公平和包容的未來。

佳作 / 第二班 / 廖柏承

我選擇單一顏色比較有視覺衝擊,上下我用黑煙中間用亮,讓主視覺聚焦於中間物件,角色是一男一女,身體綁著繩子每個繩子都有不同的物件,代表著他們所要承擔的事情,他們走在獨木橋上用性別平等來當扶手,感覺事情較多的女性會很容易掉下去,因為男女所要負責的事情差異過大,我想讓大家知道女性其實也很辛苦。

佳作 / 憂先席 / 江孜娸

生活中經常會看到優先席,有時卻會看到無人要坐的情況,優先席就像是鱷魚玩具中的牙齒,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「咬」。

佳作 / 衛生紙是日常用品,衛生棉也是。 / 林子莛

衛生紙和衛生棉一樣,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用品,月經作為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,不應該被視為禁忌或需要隱藏的話題。我們應該正視月經,不必用隱晦的詞彙來代替衛生棉的名稱,因為這些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應當被正常對待與討論。

佳作 / 它讓他平等 / 吳雅雯

象徵著儘管身體上有所不同,每個人都能通過幫助與支持達到平等。 三個條件不同的人:一個使用義肢、一個站在箱子上、一個正常站立。各種方式調整到相同的高度,克服他們天然的差異實現平等。身體差異不應決定一個人的價值我們更該專注於人性本質,而非身體差異。

佳作 / Is it really for my own good? / 楊子毅

是真的為了對方好,還是你心中有偏見。

佳作 / Homologous / 陳柏因

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。膚色的差異是不少歧視以及衝突的來源,但從本源上來看,不管甚麼膚色人種,我們都是「人」,應享有平等待遇,創造共同的和平。

佳作 / 牲命 / 林予涵

珍貴的自然生命消逝,來自人類奢華、貪婪的生活慾求。同樣都是生命,為什麼牠們就該被人類如此對待呢?每個物種都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獨特且不可或缺的角色,而我們的行為可能導致物種滅絕和生態失衡。因此,我們應該努力防堵任何形式的非法野生動物買賣和濫捕,也要提升自我警覺,避免無意識地間接支持了這樣的行為。

佳作 / No war, no casualties / 周芮綺

戰爭中的生命不平等體現了資源、權力和地位的巨大差異,這些差異往往延續在戰爭的重建和社會發展中,對社會有著深遠的影響。戰爭不僅讓大量的人民傷亡,還會導致大量難民流離失所,生命和安全得不到保障,儘管目前全球有許多的援助機構,但對難民的援助還是很有限。希望透過這張海報,讓大家更了解這些不平等問題。

佳作 / 可可豆 / 林玟菱

在以前看過相關報導指出非洲兒童從小就開始摘可可豆,他們在我們上學的年紀,卻是在當摘可可豆工人,我們買下的巧克力,可能是他們工資的好幾倍,教育權、人權他們好像不曾擁有。

佳作 / Would you marry me? / 陳昕渝

表達出女性在家庭的不平等和未來可能淪為保母等等的形象,因此使用花束作為主角。

佳作 / 無論何種障礙,尊重始終如一 / 黃暘

用博愛座引出對不同隱性或顯性障礙或需求的歧視的思考。我們可能都有需要,卻有可能看不到。不同的障礙或是需求也需要尊重、平等,如果不尊重所有障礙,博愛座將成為空位,平等的尊重,讓每個人敢於坐下。

佳作 / 歧視的白﹐沉默的黑 / 陳可翰

在歐美國家,黑人歧視是非常嚴重的議題,最有名的案例是黑人沒做什麼,非常正常地走路或開車,但是白人警察就認為他有藏毒品或者有犯罪意圖,在壓制的過程中活活把人給壓死了。更多的是來自旁人的異樣眼光或言語侮辱,明明生而為人但卻因為膚色而去分層級高低實在是太諷刺。

佳作 / THIS IS NOT FUNNY / 耿翊恩

作品利用找字遊戲的概念來諷刺社會大眾經常將「歧視他人」視為「有趣的遊戲」。觀者除了可以從字母中找出帶有歧視意味的字眼外,也能從中發現作品想傳遞的核心訊息:「This is not funny.」 旨在強調「歧視」不僅一點都不有趣,更不應該被視為如同遊戲一般,隨意脫口而出的字句,都可能成為將他人推向痛苦深淵的罪魁禍首。

佳作 / 隱藏的失衡 / 廖婞宇

許多農民被商人以低價收購農產品,經加工後,商人將商品大幅漲價出售,從中牟取巨大利潤。這種現象嚴重損害農民利益,他們辛勤耕作,卻無法獲得應有的回報。商人利用市場不平衡致富,進一步拉大貧富差距。這反映了農民經濟困境及政府政策的失衡,對農業勞工權益的保護不足。

佳作 / YOU SEE WHAT YOU SEEK / 姜欣佑

這張海報想要傳達的是人類會有歧視的行為其實源自於偏見。感知偏見,我們認為客觀的評論其實是片面的評價,就好像戴著眼鏡讓我們以為看得更清楚,實則相反,三原色代表既有的觀念可能帶著有色眼光。畫面兩個聚焦點,一個在於背景使用白做襯托對比凸顯主角,另一個是在標題的地方選用紅色標註,讓觀者深思文字的意義。

佳作 / Him and Her and Hir / 吳宜軒

我們都一樣平等、不受定義。基因檢測為現代醫學進步的象徵,而非以歧視的角度來定義你我的準則。

佳作 / PEACE / 陳品蓁

以三隻手為主體分別代表不同膚色的人種,三隻手合力擺出象徵和平的鴿子,同心協力方能帶來和平。

佳作 / 雖然不同,但是相同 / 許家瑜

世選用「人」字外型為發想,以各式字體呈現其形體,旨在描繪即使彼此外在不相符,本質仍同源。其次,以圖形看待「人」字猶如兩人互相扶持,為表現人與人之間互信互愛尊重彼此的信念,進而衍生出互相擁抱的「人」字。故以各式字體排列並將擬人「人」字放置於圖片中心,以傳達人人雖不同,但又是相同的。

佳作 / Respect for all gender expressions / 吳定遠

軍中霸凌頻繁,導致許多少數族群或氣質陰柔的軍人選擇隱藏自我。明明每個人都為國家效勞,為何還需遭受歧視?軍中的任何氣質都應被尊重。畫面中,數名軍人站立,中央一位軍人身上隱藏著彩虹旗,象徵他的自我認同。然而,因為過去的霸凌經歷,他不得不壓抑並隱藏這部分的自我。

佳作 / 我不是商品/I am not a commodity / 盧姿靜

當代社會中,兒童常被父母期待所限,應被愛與尊重,而非視為商品!海報描繪無辜兒童面對父母的貼標行為,凸顯心理傷害,呼籲賦予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與權利,隨著時代變遷,手機等物件影響孩子的記憶與思維,設計強調父母不應賦予兒童既定的成長價值,應共同守護其純真與未來。